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,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,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1[教材简解]
《送给盲婆婆的蝈蝈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。通过记叙小男孩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,表现了少年儿童关爱他人,尤其是关心身边残疾人的好思想、好行为。教学时既要抓住“送蝈蝈”叙事线,又要抓“献爱心”的情感线,引领孩子去品读、去感受、去体验。
[目标预设]
1、知识目标:
(1)学会生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。
(2)会认读、书写本课9个生字,两条绿线内2个字只识不写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2、能力目标:
(1)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(2)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,指导学生观察、练习说话。
3、情感目标:
通过朗读感悟,激起学生奉献爱心、主动关心他人、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。
[重点、难点]
1、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2、指导学生观察、练习说话。
3、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,激起学生奉献爱心、主动关心他人、
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。
[设计理念]
1、“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”,“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、体验和理解”。在教学时既要抓住“送蝈蝈”的叙事线,又抓“献爱心”的情感线让学生多些自己领悟出来的,以疑导学,多给学生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,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。我准备创设情境,运用图来助读,思来促读,读中品情,读中悟理。让他们在积极、主动的思维中,边读边想象,让他们在读、悟中感受人物内心,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,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,引导个性化阅读。在有情有趣的阅读与体验中自主,激起学生奉献爱心、主动关心他人、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。
2、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、感悟和运用。抓住语文的本质特点,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,在语文课堂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激发识字、写字的兴趣,引导二年级孩子学语言、用语言。
[设计思路]
教学时,围绕课题先让孩子质疑,然后在读书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解疑,再紧扣诗歌的内容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,理解感悟。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,
抓住“乐呵呵”、“喜滋滋”两个词语,让学生体会小男孩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。学习第二小节时,抓住“替”一词,让学生体会小男孩平时可能会给为盲婆婆做些什么事?精读第三小节的时候,引导学生观察图画,让学生想象蝈蝈的叫声让盲婆婆,仿佛看到了什么?也回想起哪些欢乐的往事?让学生创编诗歌,享受创造美。最后总结全文,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。
[教学过程]
一、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1、小朋友们,请你看着这幅图,能完成这组填空吗?(课件出示:一个长着明亮大眼睛的男孩(课文中的小主人公)的图片,()的眼睛,()的眼睛)对呀,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,眼睛让我们看到红的花,绿的树,眼睛让我们看到清澈的小溪,湛蓝的天空,茂密的山林,让我们看到身边这个美丽、精彩的世界。
2、昨天,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,你都遇到哪些困难?那时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?(着急、难受、紧张、害怕……)
3、小朋友才闭上了眼睛一会儿,就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,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,永远生活在黑暗中,那她会怎样呢?(孤单、寂寞、难受……)成天面对着黑暗,会觉得孤单、寂寞、难受……
4、是呀,就有这样一位婆婆,她眼睛看不见了,出示词卡:“盲婆婆”,读词语“盲婆婆”。“婆”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,两个字在一块时,后面一个要读轻声,跟老师一起读。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呢?对了,婆婆是女的,这样的字还有很多。比如:妈妈的妈、姐姐的姐、妹妹的妹妹、姑娘等观察一下,婆下面的“女”和其他几个字写法一样吗?伸出手,跟老师一起书空,注意,下面的女要摆得稳,关键就是要写好这个长横。
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,学生书空,重点提示长横的写法以及生字笔顺。
这位盲婆婆多可怜哪!
5、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!出示:“送给”、“的”。什么呀?出示:“蝈蝈”。(出示蝈蝈图)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,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。
4、齐读课题:送给盲婆婆的蝈蝈。
(1)真了不起,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,我还想再听一遍。
(2)读了课题,小朋友有什么疑问吗?(预设:①谁送给盲婆婆蝈蝈?②怎样送盲婆婆蝈蝈?③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?④盲婆婆收到了蝈蝈,有什么反应?)
(3)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,仔细听,看一看疑问能不能解决?听老师范读课文。
二、初读诗歌,了解大意。
1、师范读诗歌。
2、、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读一读?要求: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生自由读课文。
⑴检查字音。
开火车读生字。
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?说说需要注意什么?
您和邻(鼻音和边音)邻和领(前鼻音和后鼻音)难(前鼻音多音字)
⑵读词语。
绿色你见过绿色的什么?多么漂亮的颜色啊。
邻居①“邻居”是什么意思?(人们聚居在一起,临近自己居住地的其他居住者。)
②认识你们家邻居的举手,是谁?
③课文中谁和谁是邻居?(盲婆婆、小男孩)
欢乐
⑶这么多的生字、词语的音都读准了,掌声送给你们!
⑷我们再读一读这首小诗,老师的要求提高了,读通句子,长的句子多读几
遍。你们觉得哪句最长,比较难读?指名读长句子。
⑸最长的句子也读通顺了,你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、流利了?生自由读。
⑹这是一首儿童诗,每小节之间会空一行,共有几小节?指名分节读课文。⑺小朋友们真会读书,句子读通顺了,小诗自然也就读通了,你们学的得真认真!
3、全班交流。
⑴谁送给盲婆婆蝈蝈?(邻居家的小男孩,就是那个长着明亮的大眼睛的小男孩。)
⑵怎样送盲婆婆蝈蝈?(喜滋滋)
⑶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?(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,在我上学的时候,就让他替我给您唱歌。说明小男孩关心盲婆婆。)
④盲婆婆收到了蝈蝈,有什么反应?(这个有点困难,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上来。)
4、下面我们来细细品读诗歌,相信小朋友不仅能 ……此处隐藏22273个字……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的,让我们快乐着他的快乐,幸福着他的幸福,再读读这一小节。
3、学习第二小节
过渡:小男孩好不容易捉到了一只蝈蝈,心情怎样?他来到婆婆家迫不及待地告诉婆婆(出示第二小节)
创设情景,指导朗读。
师当婆婆,随机与学生互动。
生读第二小节,师说:
1、谢谢你孩子,你想得真周到。
孩子,自己留着吧,你也一定很喜欢这只蝈蝈吧!
生:不用,让它给您唱歌吧!
师小结渲染气氛:多么温馨的话语啊,让我们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,谢谢孩子们,我替盲婆婆谢谢大家,瞧,婆婆听了多么开心啊!来,带上这份开心,一起告诉盲婆婆这个好消息。(出示课件)
学习第三小节。
(1)创设情景指导朗读
师:你看,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,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,聚精会神地听着,她听着听着,仿佛来到了田野,看到了什么?
(生自由纷说)
师:多么美妙的歌声啊,看婆婆听着听着,开心地笑了,她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,想起童年那些欢乐的事情,比如……(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)同时,播放课件,创设情景。
师:是啊,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,享受着阳光雨露,感受着鸟语花香,触摸到了世界的繁华与美丽,她听着、想着,心中充满了欢乐,你能把这种欢乐读出来吗?
生主动读
(2)过渡:听了你们的朗读,我也仿佛置看到了那流淌的清波,想起了童年难忘的欢乐(板书)让我也加入你们吧,我们一起来读一读(师生合作读)
(3)师:如果你是蝈蝈,你最想用歌声把婆婆带去哪里?
生自由说,然后出示课件:歌声( ),歌声( )。生伴着优美的音乐,自由想象写下来。
(4)展示读,评价读
5、学习第四小节
(1)过渡:所以说,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。(课件出示第四小节)
生齐读
师: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?(关心别人,善良的孩子;关爱他人,有爱心)
师引导思考:那么这个孩子送给盲婆婆的仅仅是一只蝈蝈吗?还会是什么?
生:温暖、幸福、快乐……
(4)拓展课题,升华主题:所以,课题也可以说是:送给盲婆婆的温暖、幸福、快乐(老师板书这些字)
(5)师小结:“咯咯、咯咯……”这只蝈蝈不停地唱着不断给婆婆带来快乐,你想送给婆婆什么呢?(生自由纷说)
三、拓展:
同学们都很有爱心,让老师不由想起一句话: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你还能说出这样关于“乐于助人”的谚语吗?(生说完后,出示谚语,齐读)
四、总结、升华:
师:读了这些谚语,学了这篇课文,你有什么想说的吗?
生谈感受。
师:是啊,就像有首歌里唱的,请让我来帮助你,就像帮助我们自己;请让我来关心你,就像关心我们自己,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。(美化板书:画一双手,意义在于用双手美化这个世界)
五、课后小留言
伸出双手,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,再把这件事情有条理地写下来。
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:
1、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:盲。喜
2、通。读懂,读好课文
3、通过多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,激发学生奉献爱心,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向
教学重点和难点:读好课文,激起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
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:多媒体。卡片。一个鸟笼,一块毛巾
主要板书计划:多媒体
作业设计安排:1 抄写生字
2 口头填空:歌声会( ),看到或想到( )。
教学过程
一、出示课题
1、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,题目中有三个字"婆。的。蝈"读轻声,应读得轻。短
2、齐读课题
看了这个题目,你想知道什么?学习了课文以后,我们就可以知道了。
二、初读课文,读通
1、看图
图1:图上画了什么?拿着什么?神情怎样?
图2:图上画了什么?在干什么?
2、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幅图的?(听录音)
3、自由读课文,要求:读准字音
4、检查(出示生字词)
盲婆婆喜滋滋乐呵呵邻居代替您田野童年流淌难忘咯咯
去掉拼音开火车读
5、把词语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,要求:读通句子
6、课文有几小节,分节指名读
三。精读课文,读懂
第一小节
1自由读第一小节
2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(喜滋滋。乐呵呵)
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意思?谁这么开心?读的时候怎样?你能把它读好吗?
指名读,齐读
3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,带着高兴的心情把句子读好,齐读
4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,他为什么这样开心?
过渡: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,他会说些什么?
第二小节
1指名读
2读了这一小节,你知道了什么?你有什么不懂?
理解"会唱歌" "您"
3齐读
第三小节
1、自由读
2、讨论:你读懂了什么?你有什么不懂?
理解:"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"是什么意思?
"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"指什么?
"为什么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,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?"
过渡:歌声会使盲婆婆置身于原野之中,见到田野里的一切,把她带回......
她听着,想着充满了欢乐,你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?
3、指名读评价,哪儿读得特别好?
4、齐读
5、小朋友,你们想一想,(填空)
歌声会( ),看到( )。
歌声会( ),想到( )。
学习第四小节
1、听蝈蝈在唱歌了,它是怎样常的?唱得怎样?
2、最后用了省略号(说明蝈蝈在不停地叫,他给盲婆婆带来了欢乐很多很多)
3、齐读
四、小结:读了课文,小朋友,你们说说,少先队员为什么把蝈蝈送给盲婆婆?多好的一位少先队员啊,此时他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,在微风中起伏,好象在说话呢,你想想红领巾会对少先低员说些什么?
1、有感情齐读课文
2、表演(自背自演,上台表演)
3、假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行动不便,身患残疾的老人,你准备怎么做?
五、教学生字
盲:(1)这个字你是怎样记的?
(2)写好这个字,你要提醒大家什么?
(3)让学生说说
喜:(1)说说你是怎样识记的?(部首"士"字头)
(2)找出横中线上的笔画?找出最宽的笔画
回忆写字姿势儿歌
学生练写字。
文档为doc格式